2025年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設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科技創(chuàng)新擴大消費穩(wěn)定外貿等。此次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的額度在5000億元左右,有望帶動6.5萬億元的有效投資。
一
什么是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用于穩(wěn)投資、擴內需推出的重要金融創(chuàng)新,主要用于解決重大項目資本金短缺問題,并通過杠桿效應撬動社會資本投入,央行通過抵押補充貸款(PSL)向政策性銀行提供低成本資金,由政策性銀行(國開行、農發(fā)行、進出口銀行)設立專項基金,通過股權投資、專項貸款、股東借款、資本金搭橋借款等途徑投向相關企業(yè)作為資本金,一般不參與項目日常管理,不行使股東權利,形成“投資-運營-退出”閉環(huán),具有“名股實債”的性質;與一般借款工具比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具有期限長、利率低、擔保方式和資金償還方式更為靈活等特點。政策性銀行自主決策項目投資,政府不進行信用兜底,無需地方政府提出還款承諾,也不用承擔兜底責任。
預計補充資本金比例可達50%,對于項目資本金快速到位,降低社會綜合融資成本,發(fā)揮投資的乘數效應,來獲取市場化融資將產生較大效果。該工具有效彌補了重大項目的資本金缺口,撬動社會資金,推動項目建設或為專項債項目提供過渡性的資金支持(專項債項目資本金搭橋)。
二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領域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基金),由國家發(fā)展改革委明確了“8大領域、35個專項”的具體投向。投向如下:
數字經濟:網絡基礎設施、關鍵能力支撐、傳統(tǒng)產業(yè)數字化專項。
人工智能:算力基礎設施、創(chuàng)新基礎設施、應用場景。
低空經濟:低空起降設施、低空智能網聯平臺、天地一體基礎設施、低空通信感知導航調度、氣象信息、安全防控設施等、重要目標低空安全防護能力提升項目。
消費領域基礎設施:教育、體育、文化旅游、住房、消費基礎設施。
綠色低碳專項:清潔能源、環(huán)境基礎設施、節(jié)能降碳改造。
農業(yè)農村:農業(yè)、林草、水利。
交通與物流:鐵路、收費公路、機場、水運、綜合交通樞紐、物流、石油。
市政和產業(yè)園區(qū):市政、城市更新、產業(yè)園區(qū)。
三
政策性金融工具相較一般借款優(yōu)勢分析
利率低:政策性金融工具本質上是央行給予政策銀行的借款,參考抵押補充貸款(PSL)利率來看,政策性金融工具的利率遠低于一般借款,貼息后利率可能低至1.2%。
期限長:政策性金融工具的期限最長約20年。
擔保靈活:政策性銀行在進行擔保評估時,會更加注重項目財務測算和還款能力,不僅僅依賴于抵押物,項目利潤需滿足按期還本付息能力及政策性金融工具退出或置換等條件的財務測算。
資金投放速度快:政策性金融工具的資金發(fā)放速度較快,一般在3個月內就能到賬。
帶動作用強:政策性金融工具聚焦產業(yè)鏈關鍵環(huán)節(jié)民生短板領域,以政策性資金+自有資金滿足資本金條件后,撬動整個項目債務部分資金的到位。
四
項目審核要點
(一)項目重要性和投向
服務國家和省級重大戰(zhàn)略,對當地穩(wěn)增長促投資有積極貢獻的重大重點項目;符合8大領域35個專項,符合政策性銀行的主責主業(yè)。
(二)項目真實性和成熟度
確保項目真實可信,實際實施的項目的業(yè)主、項目名稱、建設內容、總投資等與備案證信息保持一致。
項目開工時間要符合國家要求的最晚開工時間。
已編制融資可研報告,審批要件(函件)齊全,借款主體(業(yè)主)明確,能在短期內實現開工,以保障項目納入后能盡快投放和實用,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避免資金閑置。
項目取得可研批復(核準、備案)、規(guī)劃(如需)、環(huán)評(如需)和用地手續(xù)(如需),基金可簽約投放。
(三)融資方案可行性
項目融資方案可行,項目為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或經營性項目,可以產生一定收益,具備經濟可行性;“項目現金流+公司現金流”能支撐項目整體還本付息要求及政策性金融工具退出或置換等條件。
評估除政策性金融工具投資以外配套資金的落實情況。
將根據市場預測情況,審慎預測項目的效益和費用,評估財務可行性,并進行成本、效益分析、項目損益及現金流分析。
提示:
部分老舊小區(qū)項目,無還款來源或項目現金流不足,建議配套物業(yè)、廣告、停車場等使現金流平衡,或選取有實力的借款人,來保證還款能力。
部分管網項目,僅開展管網建設,項目無收益,被判定為公益性項目,無法通過審核,建議采取廠網一體等方式推動。